- 时间维度:
- 唐
- 地区维度:
- 永嘉县
- 所处位置:
- 永嘉县岩坦镇北部山区,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上游东侧
- 面积:
- 全村总面积2.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605余亩,宜林地12000亩
- 人口:
- 现居住452户,人口1459人
屿北村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北部山区,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上游东侧。东连东岙村,南接岩坦镇,西临楠溪江支流,北靠闪坑村,并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四海山接壤,距永嘉县县城60多公里,2010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五批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。
屿北村三面环山,一面临溪,青山叠翠,绿水潆洄,苍山翠柏,秀竹茂林,环境十分清幽。四周有金山、昔山、屿山、阳山和尚山环抱,犹如莲花瓣簇拥着整个村庄。全村总面积2.8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605余亩,宜林地12000亩。现居住452户,人口1459人,省41线仙(居)清(水)公路经过村域,交通便捷。
屿北村始建于唐代,由徐氏所居[①]。后宋朝吏部尚书汪应辰及其弟汪应龙遭秦桧迫害,归隐于屿北后棠塆,至第五代入赘屿北后,徐氏开始迁居至枫林,汪氏一脉日益繁衍。汪氏世居屿北村至今已35世,800年间科举上出状元1名:汪应辰[②],4位进士:汪应龙[③]、汪逵[④]、汪淑之、汪季良,贡生和庠生30名,官职上出九品官以上16名。
屿北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村内古建筑保存完整,村落总体规划独具特色。屿北村选址于有一定坡度的山麓、河谷地带,较为隐蔽。四周峰峦叠障,形似莲花瓣,村落聚中,状如“莲花心”。同时,村落按照道家“易经”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风水学:把北向金字山定为“金”,南方屿山茂盛森林定为“木”,东侧交叉路形定为“火”,西面(莲花心)肥沃黄壤作为“土”,把城河作为一衣带水围绕“莲花心”一周定为“水”,构成一个封闭的社会单元和自然村落,护城墙、护城河萦绕村落四周,形成碧水绕城格局。
屿北村规划严整,布局合理,村落平面呈莲花形。在“莲花心”中东西南北走向布置了中心街、下街路、北门路、四面路及绕村一周的东、西、南、北城路等传统街巷,并在传统街巷轴线内外分别布局十八堂及民居建筑,犹如莲子心棋布。传统街巷轴线内外分别布置翕和堂、茂秀堂、乐德堂、钟寿堂、闲存堂、轩贤堂、毓秀堂、更新堂、乐善堂、文蒸堂、三进九名堂、阳和堂、庆余堂等“堂”民居建筑。每个“堂”又都是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坊,整个村落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。同时根据天地星辰二十八宿布局,在民居建筑外围营造了7座宗祠,现存尚书祠、六份祠堂、大川祠堂、四房祠堂、新丘祠堂(重建)、月街头祠堂,祠堂分布在村落的四方。其中尤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(1186年)的尚书祠(汪氏大宗祠)最为著名。环村有9座寨门,2道寨墙和一条护寨河,7座大小桥梁。屿北村还有徐氏先祖“荷花坟”[⑤]、 汪应辰墓[⑥]、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创始人谢文锦从事革命工作的闲存堂[⑦]、中共瓯北中心县委旧址钟寿堂[⑧]、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[⑨]等。
村落古民居由于“后山面盆地”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传统的民居特定的朝向,因此民居多坐西朝东。村内古建筑占民居建筑的95%,现存的古建筑以明—清为主其结构格局和装修特色,民居梁架结构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,构筑比较严密,由于房屋进深大,梁的跨度长,室内落柱做成偷柱构造,正堂与厢房接转角处,做成秒年减柱构造,设一垂花柱,结构合理,月梁部斜顶不设斗拱,做成雀替式样,檐柱头做成“斗口跳”,增大出檐,所有梁架构件用料均匀,柱子有方和圆两种,柱础大多雕刻浅海棠线,形式简洁古朴。建筑装修风格,无华丽的雕梁画栋。正堂明间五抹头大板门,按涤环板,上雕透空卷云式的纹样,手法朴素,外墙用板门隔断,上开连排格子窗,室内穿斗梁柱间和腰檐上隔断,竹编成骨架,外面抹泥灰,即为《营造法式>中的”竹编造.山面穿斗式梁架露明,上用竹编造,中设木板门,色调明快雅致;室内的隔断通常为“前寝后灶”式,间与间用木板壁隔断。
村落布局中住宅、祠堂、巷弄、院墙、菜园、院落、杂物院、牲畜圈并举,体现中国传统聚祖而居的家族思想;道路宽多在2米左右,映现村内不行交通为主的特征,大屋基本上有门台、院落、晒场,屋边有菜园、水池、林地,放映古代居屋的环农业特色。
民居建筑装饰与雕刻艺术的结合,与石头艺术的应用。村中民居、宗祠、亭等建筑仍保存着丰富的石雕、木雕和砖雕艺术,并与建筑构件相结合,增添了建筑美感。如各种形式各种纹饰石雕柱础、木础和不同图案的木雕隔扇与斗拱昂头、雀替、月梁、各种花纹与人物砖雕照壁门楼、镂窗花墙等,都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。村落建筑中还有一种不引人注目的是石头的应用,人们就地取材,依托自然的鹅卵石、山石块和条石垒筑城墙、券门、围墙、照壁、房屋外墙,用卵石做成不同图案花纹铺墁院落、街巷、道路地面,展现出一个粗矿的石头世界。
屿北村四周深林茂密,植被丰厚,名木古树28棵。尚书祠前千年银杏树,桂花树每年深秋季节,满树黄金。木樨树则每年春秋花开两度,香溢全村。还有数棵古樟树,水碓洞口的罗汉树,山下山的苦槠树,村东数百株参天古松,蔚然成林,是一道守护屿北村的天然屏障。
屿北又是浙南地区革命根据地之一,是我党抗日战争中后期在永嘉开展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,也是永(嘉)乐(清)和永(嘉)仙(居)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,屿北是中共瓯北中心县委驻地,在永嘉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一曲光辉的篇章。屿北人汪瑞云的女婿、我国早期革命活动家谢文锦曾在屿北宣传马列主义。胡景瑊、徐寿考、胡国州等领导曾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屿北留夏光辉革命史迹。屿北村也涌现出汪瑞烈等一批革命志士。解放后,更是人才辈出。
屿北村历史悠久,文风鼎盛,自古即有“溪山小邹鲁”之美誉。同时屿北村落独特的整体规划和建筑形式,体现出汪氏祖先依附自然,把握自然的构造思想,使村落选址和建筑构造达到与自然“天人合一”的环境效果,成为楠溪江民居建筑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。